1EARTH币是一种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环保型数字货币,由EarthFund项目团队发行,通过区块链技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项目。作为治理代币,1EARTH不仅用于资助环保创意(BigIdeas),还赋予持有者在EarthFundDAO中的投票权,实现去中心化的资金分配决策。其灵感源于创始投资者Adam对环保事业的长期投入,团队由加密货币资深人士、技术开发者和环保专家组成,致力于将传统慈善的透明度与区块链的高效结合。1EARTH币总供应量为10亿枚,通过智能合约实现透明化管理,部分交易费用将自动流入地球基金库,支持环保项目。自2024年推出以来,1EARTH凭借独特的绿色金融定位吸引了关注,但因市值较小(2025年流通市值约54万人民币),尚未进入主流加密货币行列。
1EARTH币的潜力与其环保属性紧密相关。全球对可持续发展议题的重视,该代币通过区块链技术为环保项目提供去中心化融资渠道,填补了传统慈善的效率与透明度缺口。2025年其社区规模持续扩张,Twitter粉丝突破85万,中文用户占比达42%,反映出亚洲市场的活跃参与。尽管面临竞争,1EARTH与AWS等机构在分布式存储领域的合作(如混合云方案)为其技术应用拓宽了场景。其价格波动率较高(2023-2024年达45%-65%),投资者需平衡长期环保价值与短期市场风险,但若能扩大在跨境支付或碳交易等场景的落地,1EARTH或将成为绿色金融的代表性资产。
市场优势集中体现于其差异化的生态设计。与其他加密货币不同,1EARTH将5%的交易费用直接投入环保基金库,形成"投资-捐赠-生态回报"的闭环。质押机制允许用户通过锁定代币参与治理并获取奖励,增强了持有粘性。技术层面,它依托以太坊智能合约确保透明度,同时支持多链扩展(如计划整合BNBChain),提升交易效率。相较同类环保币种,1EARTH更注重实际应用,例如支持医疗影像存证和版权认证的去中心化存储网络,成本较传统云服务低90%。这些特性使其在RWA(现实世界资产)代币化浪潮中占据细分赛道优势。
持有者既可质押代币参与DAO投票,决定资金流向非洲清洁饮水或雨林保护等项目,也能在欧易、币安、火必等交易所进行交易套利。部分合作院校尝试将1EARTH整合进校园支付系统,用于水电费或食堂消费,验证其高频小额支付能力。在跨境场景中,国际环保组织的捐款可通过1EARTH实现即时到账,避免汇率损耗。企业用户可通过捐赠1EARTH币履行CSR(企业社会责任),并获得链上可查的公益凭证,这种"绿色营销"模式正吸引更多品牌加入生态。
加密货币分析师认可1EARTH在"DeFi+公益"融合上的探索,认为其DAO治理模型为传统NGO提供了效率样板。渣打银行报告类似环保币种可能受益于全球碳定价体系完善,但摩根大通则认为小众币种流动性不足。实际运营中,1EARTH面临非营利组织合规性挑战(如税务处理),团队正考虑申请基金会合法资质。尽管尚未跻身主流,但“将亿万富翁基金的影响力分散给社区”的愿景,使其在Reddit等社群持续引发热议,被视作Web3时代公益革命的试验田。